MK
摩柯社区 - 一个极简的技术知识社区
AI 面试

HTTP/2协议下的服务器推送功能详解

2023-06-212.4k 阅读

HTTP/2协议概述

HTTP/2是HTTP协议的重大升级,它旨在解决HTTP/1.1存在的一些性能问题。HTTP/1.1在高并发场景下存在队头阻塞(Head-of-line blocking)等问题,多个请求需要按顺序排队处理,这可能导致性能瓶颈。

HTTP/2采用了二进制分帧层(Binary Framing Layer),将所有传输的信息分割为更小的帧,并对其进行二进制编码。这种方式相较于HTTP/1.1的文本格式,更加紧凑和高效。它还引入了多路复用(Multiplexing),允许在同一个连接上同时发送多个请求和响应,避免了队头阻塞。

同时,HTTP/2支持头部压缩(Header Compression),使用HPACK算法对请求和响应的头部进行压缩,减少了头部传输的开销。这些特性使得HTTP/2在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

服务器推送功能的概念

服务器推送(Server Push)是HTTP/2协议中一项强大的功能。在传统的HTTP请求 - 响应模型中,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响应请求。而服务器推送打破了这种常规模式,服务器可以在客户端没有明确请求的情况下,主动向客户端发送资源。

想象一个网页,它包含HTML、CSS、JavaScript文件以及一些图片。当客户端请求HTML文件时,服务器可以预测客户端接下来可能需要的CSS和JavaScript文件,并在客户端还没有请求这些资源之前,就主动将它们推送给客户端。这样可以减少客户端后续的请求次数,提高页面的加载速度。

服务器推送基于HTTP/2的多路复用特性,通过在同一个连接上发送推送流(Push Stream)来实现。推送流是一种特殊的流,它由服务器发起,用于向客户端发送资源。

服务器推送的优势

  1. 减少RTT(Round - Trip Time):往返时间是指从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收到服务器响应的时间。通过服务器推送,客户端无需等待多个RTT来获取所有资源。例如,在一个复杂的网页中,如果客户端需要依次请求HTML、CSS和JavaScript文件,每个请求都需要一个RTT,而服务器推送可以将这些资源一次性推送给客户端,大大减少了总的RTT。
  2. 提高页面加载速度:减少了请求次数和等待时间,自然能够加快页面的加载。用户可以更快地看到完整渲染的页面,提升了用户体验。
  3. 优化带宽利用:服务器可以根据自身的逻辑,合理地推送资源,避免客户端重复请求相同的资源,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

服务器推送的实现原理

在HTTP/2中,服务器推送是通过帧(Frame)来实现的。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帧:

  1. HEADERS帧:用于发送请求或响应的头部信息。在服务器推送中,服务器会发送一个包含推送资源头部信息的HEADERS帧。
  2. DATA帧:用于传输实际的数据。在推送资源时,服务器会通过DATA帧将资源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服务器在决定推送资源时,会为推送的资源创建一个新的流(Stream),这个流被称为推送流。推送流的方向是从服务器到客户端。服务器首先发送一个HEADERS帧,包含推送资源的头部信息,如资源的路径、类型等。然后,通过DATA帧逐步发送资源的数据。

客户端在接收到服务器推送的资源时,需要正确处理这些推送的流。客户端可以选择缓存这些推送的资源,以便后续使用。如果客户端已经请求了相同的资源,它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推送的资源,还是继续使用自己请求的资源。

服务器推送的使用场景

  1. 网页资源预加载:如前文所述,对于网页中的CSS、JavaScript和图片等资源,服务器可以根据经验或规则预测客户端的需求并进行推送。例如,一个新闻网站的页面布局相对固定,每次请求新闻页面时,服务器可以推送常用的样式表和脚本文件。
  2. 单页应用(SPA):在单页应用中,页面的很多资源在初始加载后可能会被频繁使用。服务器可以在初始请求时推送这些可能用到的资源,如一些公共的组件脚本和样式。
  3. 资源更新:当服务器检测到某些资源有更新时,可以主动推送给客户端,而无需客户端再次请求。比如,服务器端更新了一个重要的JavaScript库,它可以将更新后的库推送给已经连接的客户端。

代码示例(以Node.js和Express框架为例)

首先,确保你已经安装了Node.js和Express。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安装Express:

npm install express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Express应用示例,展示如何在HTTP/2协议下实现服务器推送:

const http2 = require('http2');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 创建HTTP/2服务器
const server = http2.createServer();

// 处理GET请求
server.on('stream', (stream, headers) => {
    // 设置响应头
    stream.respondWithFD(
        {
            ':status': 200,
            'content-type': 'text/html'
        },
        __dirname + '/index.html'
    );

    // 推送CSS文件
    stream.pushStream(
        {
            ':path': '/styles.css',
            'content-type': 'text/css'
        },
        (pushStream) => {
            pushStream.respondWithFD(__dirname + '/styles.css');
        }
    );

    // 推送JavaScript文件
    stream.pushStream(
        {
            ':path': '/script.js',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avascript'
        },
        (pushStream) => {
            pushStream.respondWithFD(__dirname + '/script.js');
        }
    );
});

// 启动服务器
server.listen(8080, () => {
    console.log('Server running on port 8080');
});

在上述代码中:

  1. 首先引入了http2模块和Express框架。
  2. 使用http2.createServer()创建了一个HTTP/2服务器。
  3. stream事件处理函数中,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当客户端请求页面时,服务器首先通过stream.respondWithFD方法发送HTML文件。
  4. 然后,通过stream.pushStream方法分别推送CSS文件和JavaScript文件。pushStream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推送资源的头部信息,第二个参数是一个回调函数,在回调函数中通过pushStream.respondWithFD方法发送实际的资源文件。

假设index.htmlstyles.cssscript.js文件都位于当前目录下,这样当客户端请求index.html时,服务器会主动推送styles.cssscript.js文件。

服务器推送的限制和注意事项

  1. 客户端支持:虽然大多数现代浏览器都支持HTTP/2协议及其服务器推送功能,但仍有一些老旧浏览器不支持。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对这些浏览器的兼容策略。例如,可以采用渐进增强的方式,对于不支持服务器推送的浏览器,仍然采用传统的请求 - 响应方式获取资源。
  2. 资源预测准确性:服务器推送依赖于对客户端需求的准确预测。如果预测不准确,可能会推送一些客户端并不需要的资源,浪费带宽。因此,服务器需要根据业务场景和用户行为数据等,不断优化资源推送的策略。
  3. 缓存管理:客户端接收到推送的资源后,需要合理地进行缓存管理。如果缓存策略不当,可能会导致客户端使用过期的资源,或者重复缓存相同的资源。服务器在推送资源时,也需要设置合适的缓存头信息,帮助客户端正确缓存。
  4. 安全性:在推送资源时,需要确保资源的安全性。推送的资源应该经过适当的验证和授权,防止恶意资源被推送给客户端。同时,要注意防止通过服务器推送进行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

服务器推送与缓存的关系

  1. 客户端缓存:服务器推送的资源同样会受到客户端缓存机制的影响。客户端在接收到推送的资源后,会根据资源的缓存头信息(如Cache - ControlExpires等)来决定是否缓存以及如何缓存。如果推送的资源设置了合适的缓存头,客户端可以在后续的请求中直接使用缓存的资源,进一步减少请求次数。
  2. 服务器缓存:服务器在推送资源时,也可以利用自身的缓存机制。如果服务器已经缓存了要推送的资源,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并推送,提高推送的效率。同时,服务器需要注意缓存的更新,确保推送的资源是最新的。

不同编程语言和框架下的服务器推送实现

  1. Java(Spring Boot):Spring Boot从2.0版本开始支持HTTP/2。在Spring Boot应用中,可以通过配置Tomcat或Undertow等支持HTTP/2的容器来启用HTTP/2协议。对于服务器推送,可以利用Servlet 4.0规范中提供的HttpServletResponse#pushBuilder方法来实现。例如: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http.MediaTyp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sponse;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MyController {

    @GetMapping(value = "/", produces = MediaType.TEXT_HTML_VALU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IOException {
        // 推送CSS文件
        response.pushBuilder()
              .path("/styles.css")
              .build()
              .forward(response);

        // 推送JavaScript文件
        response.pushBuilder()
              .path("/script.js")
              .build()
              .forward(response);

        // 返回HTML内容
        response.getWriter().write("<html>...</html>");
    }
}
  1. Python(Flask + Gunicorn):Flask本身不直接支持HTTP/2,但可以通过Gunicorn服务器并结合http2模块来支持。对于服务器推送,目前并没有像Java或Node.js那样直接的API。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通过自定义中间件,在响应中添加推送相关的头信息。不过这种实现相对复杂,需要对HTTP协议有深入的理解。例如,需要手动构建推送的帧信息并添加到响应中。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意代码(不完整且需要更多完善):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rom gunicorn.http.http2 import HTTP2Parser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
def index():
    # 这里模拟推送资源,实际需要更复杂的构建推送帧
    headers = [('content - type', 'text/html')]
    # 假设这里构建推送CSS的头信息
    push_headers = [(':path', '/styles.css'), ('content - type', 'text/css')]
    # 构建响应并添加推送头信息(这里只是示意,实际需更完善)
    response = app.response_class(response="<html>...</html>", headers=headers)
    setattr(response, 'http2_push_headers', push_headers)
    return response
  1. Go(net/http包):Go语言的net/http包从Go 1.8版本开始支持HTTP/2。在Go中实现服务器推送,可以使用http.ResponseWriter接口的Push方法。例如: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net/http"
)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 推送CSS文件
    err := w.(http.Pusher).Push("/styles.css", &http.PushOptions{
        Header: http.Header{
            "Content - Type": []string{"text/css"},
        },
    })
    if err!= nil {
        fmt.Fprintf(w, "Push error: %v", err)
        return
    }

    // 推送JavaScript文件
    err = w.(http.Pusher).Push("/script.js", &http.PushOptions{
        Header: http.Header{
            "Content - Type": []string{"application/javascript"},
        },
    })
    if err!= nil {
        fmt.Fprintf(w, "Push error: %v", err)
        return
    }

    // 返回HTML内容
    fmt.Fprintf(w, "<html>...</html>")
}

func main() {
    http.HandleFunc("/", handler)
    fmt.Println("Server listening on :8080")
    http.ListenAndServeTLS(":8080", "cert.pem", "key.pem", nil)
}

不同编程语言和框架在实现服务器推送时,虽然原理相同,但具体的API和实现方式有所差异。开发者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栈和实现方式。

HTTP/2服务器推送的性能优化

  1. 合理选择推送资源:避免推送不必要的资源,仔细分析用户请求模式和页面资源依赖关系,只推送大概率会被客户端用到的资源。可以通过收集用户行为数据,分析不同类型用户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从而更精准地推送。
  2. 控制推送数量:虽然服务器推送可以减少请求次数,但过多的推送可能会占用过多的连接带宽,影响其他请求的性能。要根据网络环境和服务器性能,合理控制一次推送的资源数量。
  3. 优化推送时机: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推送。例如,在客户端请求的资源处理完成后,立即推送相关的其他资源,避免等待时间过长。同时,可以根据客户端的网络状况动态调整推送时机,对于网络较慢的客户端,可以适当延迟推送,防止网络拥塞。
  4. 结合其他优化技术:服务器推送可以与其他性能优化技术结合使用,如代码压缩、图像优化等。压缩推送的资源可以进一步减少传输的数据量,提高推送效率。

服务器推送在CDN中的应用

  1. CDN缓存推送: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可以在边缘节点缓存服务器推送的资源。当其他客户端请求相同的资源时,CDN可以直接从缓存中提供这些推送的资源,而无需再次从源服务器获取。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分发效率,减轻源服务器的负担。
  2. CDN智能推送:CDN可以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网络状况等信息,智能地决定是否推送以及推送哪些资源。例如,对于网络速度较快的地区,可以推送更多的预加载资源;对于距离源服务器较远的地区,提前推送一些关键资源,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3. CDN与源服务器的协作:源服务器和CDN需要密切协作,确保推送资源的一致性。源服务器在更新资源后,需要及时通知CDN更新缓存,以便CDN能够正确地推送最新的资源。同时,CDN可以将用户对推送资源的使用情况反馈给源服务器,帮助源服务器优化推送策略。

总结

HTTP/2协议下的服务器推送功能为提高网络应用性能提供了强大的手段。通过深入理解其原理、掌握不同技术栈下的实现方式、注意使用过程中的限制和优化策略,开发者可以充分发挥服务器推送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快、更流畅的应用体验。同时,结合CDN等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资源分发的效率和应用的整体性能。在未来的网络开发中,服务器推送有望成为优化用户体验的重要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