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
摩柯社区 - 一个极简的技术知识社区
AI 面试

Java不可变类的线程安全性

2022-10-277.0k 阅读

Java 不可变类概述

在 Java 编程中,不可变类是指一旦创建,其状态就不能被修改的类。不可变类的实例在其生命周期内始终保持相同的状态,这使得它们在多线程环境中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线程安全性方面。

java.lang.String 类为例,它就是一个典型的不可变类。一旦创建了一个 String 对象,它所包含的字符序列就不能被改变。如果对 String 进行拼接、替换等操作,实际上是创建了一个新的 String 对象,而原始的 String 对象并未改变。

String str = "Hello";
str = str + " World";

在上述代码中,str 最初指向字符串 "Hello"。当执行 str = str + " World" 时,并不是在原有 "Hello" 字符串基础上进行修改,而是创建了一个新的字符串 "Hello World",然后 str 指向了这个新字符串。

不可变类的线程安全本质

  1. 对象状态不可变带来的线程安全
    • 线程安全问题通常源于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和修改共享的可变数据。而不可变类由于其对象状态不可改变,不存在被多个线程同时修改的风险。
    • 假设我们有一个不可变类 Point,表示二维平面上的一个点:
public final class Point {
    private final int x;
    private final int y;

    public Point(int x, int y) {
        this.x = x;
        this.y = y;
    }

    public int getX() {
        return x;
    }

    public int getY() {
        return y;
    }
}

在多线程环境下,多个线程可以安全地共享 Point 对象。因为无论多少个线程访问 Point 对象的 xy 坐标,它们的值都不会改变。不存在一个线程修改 x 坐标,而另一个线程读取到不一致值的情况。 2. 内存可见性与不可变类

  • Java 内存模型规定了线程之间如何共享和访问内存中的变量。对于不可变类,由于其状态不可变,一旦对象被正确构造,所有线程都能看到一致的状态。
  • 当一个不可变对象被创建时,其状态被初始化并固定下来。由于对象状态不会改变,Java 内存模型能够保证所有线程看到的对象状态是一致的。例如,在前面的 Point 类中,当一个 Point 对象被创建并初始化 xy 值后,所有线程读取 xy 值时,都会看到相同的、初始化时的值。
  1. 对象创建与线程安全
    • 在不可变类的创建过程中,只要确保对象的状态在构造函数中正确初始化,并且之后不会被修改,就可以保证线程安全。
    • 例如,对于 Point 类,在构造函数中初始化 xy
public Point(int x, int y) {
    this.x = x;
    this.y = y;
}

一旦 Point 对象创建完成,其 xy 值就不会再改变,所以在多线程环境下创建和使用 Point 对象是安全的。

不可变类的设计原则

  1. 将类声明为 final
    • 将类声明为 final 可以防止其他类继承它并修改其行为。如果一个类不是 final,那么子类可能会添加可变的状态或者修改不可变类原本的行为,从而破坏其不可变性和线程安全性。
    • 例如,对于 Point 类,如果不声明为 final
// 不推荐,类未声明为final
public class Point {
    private final int x;
    private final int y;

    public Point(int x, int y) {
        this.x = x;
        this.y = y;
    }

    public int getX() {
        return x;
    }

    public int getY() {
        return y;
    }
}

然后可能会有子类这样做:

public class MutablePoint extends Point {
    private int newX;

    public MutablePoint(int x, int y) {
        super(x, y);
        this.newX = x;
    }

    public void setNewX(int newX) {
        this.newX = newX;
    }

    public int getNewX() {
        return newX;
    }
}

这样 MutablePoint 就破坏了 Point 原本的不可变性,在多线程环境下可能会引发线程安全问题。而将 Point 类声明为 final 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2. 将所有成员变量声明为 private 和 final

  • private 修饰符保证了成员变量只能在类内部被访问,防止外部类直接修改成员变量的值。
  • final 修饰符确保成员变量在对象创建后不能被重新赋值,从而保证了对象状态的不可变性。
  • Point 类为例,xy 变量被声明为 private final
private final int x;
private final int y;

这样就从语法层面保证了 xy 的值在对象创建后不会被改变,增强了不可变性和线程安全性。 3. 不提供修改成员变量的方法

  • 不可变类不应提供任何修改成员变量值的方法。如果提供了这样的方法,就违背了不可变类的定义,可能导致线程安全问题。
  • Point 类中,只提供了获取 xy 值的 getX()getY() 方法,而没有提供 setX()setY() 方法,这是符合不可变类设计原则的。
  1. 确保方法不会间接改变对象状态
    • 不可变类的方法应确保不会通过间接方式改变对象的状态。例如,返回一个可变对象的引用可能会导致对象状态被间接修改。
    • 假设我们有一个不可变类 ImmutableList,它内部包含一个 List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final class ImmutableList {
    private final List<Integer> list;

    public ImmutableList(List<Integer> list) {
        this.list = new ArrayList<>(list);
    }

    public List<Integer> getList() {
        return list;
    }
}

在上述代码中,getList() 方法返回了内部 list 的引用。如果外部代码获取到这个引用并修改了 list,那么 ImmutableList 的不可变性就被破坏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返回一个不可变的副本: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s;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final class ImmutableList {
    private final List<Integer> list;

    public ImmutableList(List<Integer> list) {
        this.list = new ArrayList<>(list);
    }

    public List<Integer> getList() {
        return Collections.unmodifiableList(new ArrayList<>(list));
    }
}

这样返回的是一个不可变的 List 副本,外部代码无法修改其内容,从而保证了 ImmutableList 的不可变性和线程安全性。

不可变类在多线程环境中的应用场景

  1. 作为共享数据结构
    • 在多线程环境中,不可变类可以作为共享的数据结构。例如,一个多线程应用程序可能需要共享一些配置信息,这些配置信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不会改变。
    • 我们可以创建一个不可变的 Config 类来表示配置信息:
public final class Config {
    private final String serverUrl;
    private final int port;

    public Config(String serverUrl, int port) {
        this.serverUrl = serverUrl;
        this.port = port;
    }

    public String getServerUrl() {
        return serverUrl;
    }

    public int getPort() {
        return port;
    }
}

多个线程可以安全地共享 Config 对象,因为其状态不会改变,无需额外的同步机制来保护其数据。 2. 缓存和池化

  • 在缓存和池化机制中,不可变类也非常有用。例如,在对象池化技术中,如果对象是不可变的,那么从对象池中获取和使用对象就更加简单和安全。
  • 假设有一个不可变的 Message 类:
public final class Message {
    private final String content;

    public Message(String content) {
        this.content = content;
    }

    public String getContent() {
        return content;
    }
}

我们可以创建一个 Message 对象池,多个线程可以从池中获取 Message 对象并安全地使用,因为 Message 对象的内容不会改变。 3. 并发集合中的使用

  • Java 的并发集合类,如 ConcurrentHashMap,在存储不可变对象时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线程安全性。
  • 例如,我们可以将不可变的 Point 对象作为 ConcurrentHashMap 的键: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oncurrentHashMap;

public class ConcurrentMapExamp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ConcurrentHashMap<Point, String> map = new ConcurrentHashMap<>();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oint point1 = new Point(1, 2);
        Point point2 = new Point(3, 4);
        map.put(point1, "Value1");
        map.put(point2, "Value2");
        System.out.println(map.get(point1));
    }
}

由于 Point 是不可变类,作为键使用时可以确保在多线程环境下 ConcurrentHashMap 的操作是安全的,不会因为键的状态改变而导致数据不一致。

与可变类对比下的线程安全差异

  1. 可变类的线程安全问题
    • 可变类允许对象的状态在其生命周期内被修改,这在多线程环境下容易引发线程安全问题。
    • 例如,我们有一个可变类 Counter
public class Counter {
    private int value;

    public Counter() {
        this.value = 0;
    }

    public void increment() {
        value++;
    }

    public int getValue() {
        return value;
    }
}

如果多个线程同时调用 increment() 方法,就可能出现竞态条件。假设线程 A 和线程 B 同时读取 value 的值为 0,然后各自进行 value++ 操作,最后 value 的值应该是 2,但由于竞态条件,可能最终 value 的值为 1。这是因为多个线程对 value 的修改没有得到正确的同步。 2. 不可变类避免线程安全问题的优势

  • 不可变类由于其对象状态不可改变,不存在上述可变类的线程安全问题。
  • 对于不可变类,如 Point 类,多个线程可以同时访问其 xy 值,而无需担心值被其他线程修改。这使得不可变类在多线程编程中使用起来更加简单和安全,不需要额外的同步机制来保护对象状态。
  1. 可变类实现线程安全的复杂性
    • 为了使可变类在多线程环境下安全,通常需要使用同步机制,如 synchronized 关键字、锁(Lock 接口)等,这增加了编程的复杂性。
    • Counter 类为例,如果要使其线程安全,可以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
public class SafeCounter {
    private int value;

    public SafeCounter() {
        this.value = 0;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increment() {
        value++;
    }

    public synchronized int getValue() {
        return value;
    }
}

在上述代码中,increment()getValue() 方法都被声明为 synchronized,这确保了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这些方法,从而避免了竞态条件。但相比不可变类,这种实现增加了代码的复杂性和性能开销。

不可变类的性能考虑

  1. 对象创建开销
    • 由于不可变类的对象状态不可改变,每次对其进行修改操作(如拼接 String)实际上是创建了一个新的对象。这可能会导致频繁的对象创建,增加内存开销和垃圾回收压力。
    • 例如,在进行字符串拼接时:
String result = "";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result = result + i;
}

在上述代码中,每次执行 result = result + i 都会创建一个新的 String 对象。当循环次数较多时,会创建大量的中间 String 对象,对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2. 缓存与复用

  • 为了减少不可变类对象创建的开销,可以采用缓存和复用机制。例如,String 类的字符串常量池就是一种缓存机制。
  • 当我们创建字符串常量时:
String str1 = "Hello";
String str2 = "Hello";

str1str2 实际上指向字符串常量池中的同一个对象,这样就避免了重复创建相同内容的字符串对象,提高了性能。 3. 不可变类与性能优化

  • 在多线程环境下,虽然不可变类在线程安全性方面具有优势,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影响性能。例如,如果频繁创建和销毁不可变对象,可能会降低程序性能。
  • 对于一些需要频繁修改的数据,在保证线程安全的前提下,使用可变类并配合合适的同步机制可能比使用不可变类更高效。但对于共享的、不经常修改的数据,不可变类则是更好的选择,它可以在保证线程安全的同时,减少同步开销。

不可变类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1. 不可变类的序列化
    • 不可变类在进行序列化时,由于其状态不可变,通常更容易处理。
    • Point 类为例,如果要实现序列化,可以让 Point 类实现 Serializable 接口: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public final class Poin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final int x;
    private final int y;

    public Point(int x, int y) {
        this.x = x;
        this.y = y;
    }

    public int getX() {
        return x;
    }

    public int getY() {
        return y;
    }
}

在序列化过程中,由于 xy 是不可变的,不会出现对象状态在序列化过程中被修改的问题。 2. 反序列化后的线程安全性

  • 当不可变类对象被反序列化后,其线程安全性依然得以保证。因为反序列化后得到的对象状态与序列化前一致,且不会改变。
  • 假设我们将 Point 对象序列化并保存到文件中,然后再反序列化: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Serialization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oint point = new Point(1, 2);
        try (ObjectOutputStream oo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point.ser"))) {
            oos.writeObject(point);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Point deserializedPoint;
        try (ObjectInputStream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point.ser"))) {
            deserializedPoint = (Point) ois.readObject();
        } catch (IOException |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
        System.out.println("Deserialized point: (" + deserializedPoint.getX() + ", " + deserializedPoint.getY() + ")");
    }
}

反序列化后的 deserializedPoint 对象与原始的 point 对象具有相同的不可变状态,在多线程环境下同样是安全的。 3. 注意事项

  • 在进行不可变类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时,需要注意类的版本兼容性。如果不可变类的结构发生变化(例如添加或删除成员变量),可能会导致反序列化失败或数据不一致。
  • 例如,如果在 Point 类中添加了一个新的成员变量 z,并且没有正确处理序列化版本号,那么在反序列化旧版本的 Point 对象时可能会出现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在类中显式定义 serialVersionUID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public final class Poin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private final int x;
    private final int y;

    public Point(int x, int y) {
        this.x = x;
        this.y = y;
    }

    public int getX() {
        return x;
    }

    public int getY() {
        return y;
    }
}

这样可以确保在类结构发生变化时,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兼容性。

不可变类与函数式编程

  1. 函数式编程的特点与不可变类的契合
    • 函数式编程强调不可变性、纯函数和无副作用。不可变类正好符合函数式编程中不可变性的要求。
    • 在函数式编程中,数据通常以不可变的形式存在,函数接受不可变的数据作为输入,并返回新的不可变数据作为输出。不可变类在这种编程范式中非常适用,因为它们保证了数据的不可变性,使得程序更容易理解和推理。
    • 例如,我们有一个函数式风格的方法 addPoints,用于计算两个 Point 对象的和:
public final class Point {
    private final int x;
    private final int y;

    public Point(int x, int y) {
        this.x = x;
        this.y = y;
    }

    public int getX() {
        return x;
    }

    public int getY() {
        return y;
    }

    public Point add(Point other) {
        return new Point(this.x + other.x, this.y + other.y);
    }
}

add 方法中,它接受另一个 Point 对象作为输入,返回一个新的 Point 对象,而原始的 Point 对象不会被修改,这符合函数式编程的理念。 2. 不可变类在函数式库中的应用

  • 在一些 Java 的函数式编程库,如 Java 8 的 Stream API 中,不可变类也被广泛应用。
  • 例如,Stream 操作通常返回新的不可变对象。当我们对一个 List 进行 map 操作时: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stream.Collectors;

public class Stream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Point> points = new ArrayList<>();
        points.add(new Point(1, 2));
        points.add(new Point(3, 4));

        List<Point> newPoints = points.stream()
               .map(point -> new Point(point.getX() + 1, point.getY() + 1))
               .collect(Collectors.toList());
    }
}

在上述代码中,map 操作返回了一个新的 List,其中的 Point 对象是新创建的,原始的 points 列表和其中的 Point 对象都没有被修改,这体现了不可变类在函数式编程中的应用。 3. 不可变类促进函数式编程风格

  • 使用不可变类可以促使开发者采用函数式编程风格,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 例如,在一个复杂的业务逻辑中,如果数据以不可变类的形式传递和处理,那么代码中的数据流动会更加清晰,因为我们不需要担心数据在某个地方被意外修改。同时,不可变类也使得代码更容易进行单元测试,因为测试数据的状态是固定的,不会受到其他测试用例的影响。

不可变类在 Java 标准库中的更多示例

  1. BigIntegerBigDecimal
    • BigInteger 类用于表示任意精度的整数,BigDecimal 类用于表示任意精度的小数。它们都是不可变类。
    • 例如,使用 BigInteger 进行大数运算:
import java.math.BigInteger;

public class BigInteger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igInteger num1 = new BigInteger("12345678901234567890");
        BigInteger num2 = new BigInteger("98765432109876543210");
        BigInteger sum = num1.add(num2);
        System.out.println("Sum: " + sum);
    }
}

在上述代码中,add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BigInteger 对象,而 num1num2 本身不会改变。同样,BigDecimal 类在进行小数运算时也遵循不可变的原则,这保证了在多线程环境下的线程安全性,特别是在涉及金融计算等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场景中。 2. LocalDateLocalTimeLocalDateTime

  • Java 8 引入的日期和时间 API 中的 LocalDate(表示日期)、LocalTime(表示时间)和 LocalDateTime(表示日期和时间)类都是不可变类。
  • 例如,对 LocalDate 进行操作:
import java.time.LocalDate;

public class LocalDate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calDate date = LocalDate.of(2023, 10, 1);
        LocalDate newDate = date.plusDays(1);
        System.out.println("Original date: " + date);
        System.out.println("New date: " + newDate);
    }
}

在上述代码中,plusDays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LocalDate 对象,原始的 date 对象并未改变。这使得在多线程环境下处理日期和时间相关的操作更加安全,避免了多个线程同时修改日期时间对象状态而导致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3. Color

  • java.awt.Color 类用于表示颜色,它也是一个不可变类。
  • 例如,创建一个 Color 对象并获取其属性:
import java.awt.Color;

public class Color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lor red = Color.RED;
        int redValue = red.getRed();
        System.out.println("Red value: " + redValue);
    }
}

Color 对象一旦创建,其颜色属性(如红、绿、蓝值)就不能被改变,保证了在多线程环境下共享 Color 对象时的线程安全性。

通过以上对 Java 不可变类线程安全性的深入探讨,我们了解了不可变类的本质、设计原则、在多线程环境中的应用场景、与可变类的对比、性能考虑、序列化与反序列化、与函数式编程的关系以及在 Java 标准库中的更多示例。不可变类在多线程编程中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合理使用它们可以提高程序的线程安全性、可读性和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