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
摩柯社区 - 一个极简的技术知识社区
AI 面试

C语言结构体在函数参数传递中的性能对比

2022-04-282.1k 阅读

C语言结构体在函数参数传递中的性能对比

结构体基础概念回顾

在C语言中,结构体(struct)是一种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它允许将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实体。结构体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成员变量,这些变量可以是基本数据类型(如intfloat),也可以是数组、指针等复杂数据类型。例如,我们定义一个表示学生信息的结构体: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20];
    int age;
    float score;
};

在上述代码中,struct Student结构体包含了一个字符数组name用于存储学生姓名,一个整型变量age用于存储学生年龄,以及一个浮点型变量score用于存储学生成绩。

函数参数传递的基本方式

在C语言中,函数参数传递主要有两种方式:值传递和指针传递。

值传递

值传递是将实际参数的值复制一份传递给函数的形式参数。在函数内部对形式参数的修改不会影响到实际参数。例如:

void increment(int num) {
    num = num + 1;
}

int main() {
    int a = 5;
    increment(a);
    printf("a的值为:%d\n", a);
    return 0;
}

在上述代码中,increment函数通过值传递接收a的值,在函数内部对num的修改不会影响到main函数中的a,最终输出a的值仍为5。

指针传递

指针传递是将实际参数的地址传递给函数的形式参数。通过地址,函数可以直接访问和修改实际参数的值。例如:

void incrementPtr(int *num) {
    (*num)++;
}

int main() {
    int a = 5;
    incrementPtr(&a);
    printf("a的值为:%d\n", a);
    return 0;
}

在这段代码中,incrementPtr函数通过指针传递接收a的地址,在函数内部可以通过指针修改a的值,最终输出a的值为6。

结构体在值传递中的性能分析

当结构体作为函数参数进行值传递时,整个结构体的内容会被复制一份传递给函数的形式参数。这意味着如果结构体比较大,复制操作会消耗较多的时间和内存。

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time.h>

struct BigStruct {
    int data[10000];
};

// 结构体值传递函数
void processByValue(struct BigStruct bs)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bs.data[i] = bs.data[i] * 2;
    }
}

int main() {
    struct BigStruct bs;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bs.data[i] = i;
    }

    clock_t start = clock();
    processByValue(bs);
    clock_t end = clock();

    double time_spent = (double)(end - start) / CLOCKS_PER_SEC;
    printf("结构体值传递耗时:%f 秒\n", time_spent);

    return 0;
}

在上述代码中,BigStruct结构体包含一个长度为10000的整型数组。processByValue函数通过值传递接收BigStruct结构体,在函数内部对结构体数组元素进行简单的乘法操作。main函数通过clock函数记录函数调用前后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函数执行的时间。

性能分析

由于结构体值传递需要复制整个结构体的内容,对于大型结构体,复制操作会带来较大的性能开销。在上述示例中,每次调用processByValue函数时,都会复制一个包含10000个整型元素的数组,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消耗。此外,随着结构体成员数量和大小的增加,值传递的性能开销会更加明显。

结构体在指针传递中的性能分析

当结构体以指针的形式传递给函数时,传递的只是结构体的地址,而不是整个结构体的内容。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传递的数据量,提高性能。

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time.h>

struct BigStruct {
    int data[10000];
};

// 结构体指针传递函数
void processByPtr(struct BigStruct *bs)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bs->data[i] = bs->data[i] * 2;
    }
}

int main() {
    struct BigStruct bs;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bs.data[i] = i;
    }

    clock_t start = clock();
    processByPtr(&bs);
    clock_t end = clock();

    double time_spent = (double)(end - start) / CLOCKS_PER_SEC;
    printf("结构体指针传递耗时:%f 秒\n", time_spent);

    return 0;
}

在这段代码中,processByPtr函数通过指针传递接收BigStruct结构体的地址,在函数内部通过指针操作结构体数组元素。同样,main函数通过clock函数计算函数执行的时间。

性能分析

结构体指针传递避免了大规模数据的复制,仅传递一个指针(通常在32位系统上为4字节,64位系统上为8字节)。在上述示例中,相比结构体值传递,指针传递大大减少了数据传输量,从而显著提高了性能。特别是对于大型结构体,指针传递的优势更加突出。

结构体在数组传递中的性能分析

在C语言中,数组作为函数参数传递时,实际上传递的是数组的首地址,这类似于结构体指针传递。但需要注意的是,数组在结构体中作为成员时,其传递方式也遵循结构体的传递规则。

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time.h>

struct ArrayInStruct {
    int arr[10000];
};

// 结构体值传递函数
void processArrayByValue(struct ArrayInStruct ais)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ais.arr[i] = ais.arr[i] * 2;
    }
}

// 结构体指针传递函数
void processArrayByPtr(struct ArrayInStruct *ais)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ais->arr[i] = ais->arr[i] * 2;
    }
}

int main() {
    struct ArrayInStruct ais;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ais.arr[i] = i;
    }

    clock_t start = clock();
    processArrayByValue(ais);
    clock_t end = clock();

    double time_spent_value = (double)(end - start) / CLOCKS_PER_SEC;
    printf("结构体值传递(包含数组)耗时:%f 秒\n", time_spent_value);

    start = clock();
    processArrayByPtr(&ais);
    end = clock();

    double time_spent_ptr = (double)(end - start) / CLOCKS_PER_SEC;
    printf("结构体指针传递(包含数组)耗时:%f 秒\n", time_spent_ptr);

    return 0;
}

在上述代码中,ArrayInStruct结构体包含一个长度为10000的整型数组。分别实现了结构体值传递和指针传递的函数,main函数分别计算两种传递方式的执行时间。

性能分析

当结构体通过值传递时,数组作为结构体的一部分也会被复制,这会带来较大的性能开销。而通过指针传递结构体,数组不会被复制,仅传递结构体地址,性能得到显著提升。从示例代码的运行结果可以明显看出,结构体指针传递(包含数组)的耗时远远小于结构体值传递(包含数组)的耗时。

结构体在引用传递中的性能分析(C++风格,C语言通过指针模拟)

在C语言中,并没有真正的引用传递,但在C++中存在引用传递。在C语言中,我们可以通过指针来模拟引用传递的效果。引用传递本质上也是传递地址,但语法上更简洁。

示例代码(模拟引用传递)

#include <stdio.h>
#include <time.h>

struct BigStruct {
    int data[10000];
};

// 通过指针模拟引用传递
void processByRef(struct BigStruct * const bs)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bs->data[i] = bs->data[i] * 2;
    }
}

int main() {
    struct BigStruct bs;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bs.data[i] = i;
    }

    clock_t start = clock();
    processByRef(&bs);
    clock_t end = clock();

    double time_spent = (double)(end - start) / CLOCKS_PER_SEC;
    printf("模拟引用传递(指针)耗时:%f 秒\n", time_spent);

    return 0;
}

在上述代码中,processByRef函数通过指针模拟引用传递,* const bs表示指针本身不能修改,只能通过指针修改其所指向的结构体内容。

性能分析

这种通过指针模拟引用传递的方式,在性能上与直接的指针传递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本质上都是传递结构体的地址,避免了大规模数据的复制。相比结构体值传递,性能有明显的提升。

结构体嵌套时的传递性能分析

当结构体嵌套时,传递性能会受到嵌套层次和结构体大小的影响。

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time.h>

struct InnerStruct {
    int data[5000];
};

struct OuterStruct {
    struct InnerStruct is;
    int otherData[5000];
};

// 结构体值传递函数
void processNestedByValue(struct OuterStruct os) {
    for (int i = 0; i < 5000; i++) {
        os.is.data[i] = os.is.data[i] * 2;
        os.otherData[i] = os.otherData[i] * 2;
    }
}

// 结构体指针传递函数
void processNestedByPtr(struct OuterStruct *os) {
    for (int i = 0; i < 5000; i++) {
        os->is.data[i] = os->is.data[i] * 2;
        os->otherData[i] = os->otherData[i] * 2;
    }
}

int main() {
    struct OuterStruct os;
    for (int i = 0; i < 5000; i++) {
        os.is.data[i] = i;
        os.otherData[i] = i;
    }

    clock_t start = clock();
    processNestedByValue(os);
    clock_t end = clock();

    double time_spent_value = (double)(end - start) / CLOCKS_PER_SEC;
    printf("结构体嵌套值传递耗时:%f 秒\n", time_spent_value);

    start = clock();
    processNestedByPtr(&os);
    end = clock();

    double time_spent_ptr = (double)(end - start) / CLOCKS_PER_SEC;
    printf("结构体嵌套指针传递耗时:%f 秒\n", time_spent_ptr);

    return 0;
}

在上述代码中,OuterStruct结构体嵌套了InnerStruct结构体,并且自身还包含一个数组。分别实现了结构体嵌套时的值传递和指针传递函数,并在main函数中计算两种方式的执行时间。

性能分析

当结构体嵌套时,值传递会复制整个嵌套结构体的内容,包括嵌套的结构体和其他成员,这会导致巨大的性能开销。而指针传递仅传递最外层结构体的地址,无论嵌套层次有多深,性能都相对较好。从示例代码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结构体嵌套指针传递的耗时远远小于结构体嵌套值传递的耗时。

结构体传递性能优化建议

  1. 优先使用指针传递:对于大型结构体,指针传递可以显著减少数据复制,提高性能。在函数不需要修改结构体内容时,可以使用const修饰指针,以保证结构体的只读性。
  2. 避免不必要的结构体复制:在函数内部尽量避免再次复制结构体,例如不要在函数内部创建结构体的副本进行操作,而是直接通过指针或引用(C语言通过指针模拟)操作结构体。
  3. 合理设计结构体:尽量减小结构体的大小,避免包含过多不必要的成员。如果结构体中有一些成员在某些函数中不需要使用,可以考虑将其分离出来,以减少传递的数据量。

不同编译器和平台对结构体传递性能的影响

不同的编译器和平台在处理结构体传递时可能会有不同的优化策略,从而影响性能。

编译器优化

一些编译器会对结构体值传递进行优化,例如使用寄存器传递小型结构体,以减少内存复制的开销。但这种优化通常是有限的,对于大型结构体,性能提升仍然不明显。例如,GCC编译器可以通过-O系列优化选项来开启不同级别的优化,不同级别对结构体传递的优化程度也有所不同。

平台差异

不同的硬件平台在内存访问速度、寄存器数量和大小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结构体传递的性能。例如,64位平台相比32位平台,指针大小增加,但可能在内存带宽和处理能力上更有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结构体指针传递和值传递的性能表现。

结论

在C语言中,结构体在函数参数传递中的性能与传递方式密切相关。值传递虽然简单直观,但对于大型结构体或嵌套结构体,由于数据复制的开销,性能较差。指针传递(或通过指针模拟引用传递)通过传递结构体地址,避免了大规模数据的复制,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在实际编程中,应根据结构体的大小和函数的需求,合理选择结构体的传递方式,以优化程序性能。同时,也要考虑不同编译器和平台对结构体传递性能的影响,进行针对性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