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
摩柯社区 - 一个极简的技术知识社区
AI 面试

Java ArrayList 的动态扩容原理

2023-11-213.1k 阅读

Java ArrayList 的动态扩容原理

在 Java 编程中,ArrayList 是一个常用的集合类,它提供了动态数组的功能。与普通数组相比,ArrayList 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整大小,这一特性在许多场景下都非常实用。其中,动态扩容是 ArrayList 实现动态大小调整的核心机制。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 ArrayList 的动态扩容原理,并通过代码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ArrayList 的基本结构

在深入了解动态扩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 ArrayList 的基本结构。ArrayList 内部使用一个数组来存储元素,这个数组在 ArrayList 类中被定义为:

private transient Object[] elementData;

transient 关键字表示该字段不会被默认的序列化机制所保存,这是因为 ArrayList 自定义了序列化逻辑。

同时,ArrayList 还有两个重要的成员变量:

private int size;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CAPACITY = 10;

size 用于记录当前 ArrayList 中实际存储的元素个数,而 DEFAULT_CAPACITY 则是 ArrayList 的默认初始容量,即当我们创建一个空的 ArrayList 时,如果没有指定初始容量,它会默认创建一个容量为 10 的数组。

构造函数

ArrayList 提供了多个构造函数,其中与动态扩容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无参构造函数

public ArrayList() {
    this.elementData =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

这里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是一个空数组,它的定义为: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 {};

通过无参构造函数创建的 ArrayList 初始容量为 0,当第一次添加元素时,才会将容量扩展为默认的 10。

指定初始容量的构造函数

public ArrayList(int initialCapacity) {
    if (initialCapacity > 0) {
        this.elementData = new Object[initialCapacity];
    } else if (initialCapacity == 0) {
        this.elementData = EMPTY_ELEMENTDATA;
    } else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
}

如果我们通过这个构造函数指定了初始容量 initialCapacity,那么 ArrayList 会创建一个大小为 initialCapacity 的数组。如果 initialCapacity 为 0,则使用 EMPTY_ELEMENTDATA 空数组,这与无参构造函数的情况类似。如果 initialCapacity 小于 0,则会抛出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异常。

通过集合创建 ArrayList 的构造函数

public Array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
    elementData = c.toArray();
    if ((size = elementData.length) != 0) {
        if (elementData.getClass() != Object[].class)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size, Object[].class);
    } else {
        this.elementData = EMPTY_ELEMENTDATA;
    }
}

这个构造函数接受一个集合 c,并将集合中的元素复制到 ArrayList 内部的数组中。如果集合为空,则使用 EMPTY_ELEMENTDATA 空数组。

动态扩容的触发时机

当我们向 ArrayList 中添加元素时,如果当前数组的容量不足以容纳新元素,就会触发动态扩容。具体来说,在 add 方法中,会调用 ensureCapacityInternal 方法来检查并确保有足够的容量:

public boolean add(E e) {
    ensureCapacityInternal(size + 1);  // Increments modCount!!
    elementData[size++] = e;
    return true;
}

这里 size + 1 表示添加新元素后的元素个数。ensureCapacityInternal 方法的实现如下:

private void ensureCapacityInternal(int minCapacity) {
    ensureExplicitCapacity(calculateCapacity(elementData, minCapacity));
}

calculateCapacity 方法用于计算需要的最小容量:

private static int calculateCapacity(Object[] elementData, int minCapacity) {
    if (elementData ==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
        return Math.max(DEFAULT_CAPACITY, minCapacity);
    }
    return minCapacity;
}

如果当前数组是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即通过无参构造函数创建且尚未添加元素的情况),那么需要的最小容量是默认容量 10 和 minCapacity 中的较大值。否则,需要的最小容量就是 minCapacity

ensureExplicitCapacity 方法则真正检查是否需要扩容:

private void ensureExplicitCapacity(int minCapacity) {
    modCount++;

    // overflow-conscious code
    if (min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 0)
        grow(minCapacity);
}

这里 modCountArrayList 继承自 AbstractList 的成员变量,用于记录集合结构的修改次数。如果需要的最小容量 minCapacity 大于当前数组的长度 elementData.length,则调用 grow 方法进行扩容。

动态扩容的实现

grow 方法是 ArrayList 动态扩容的核心实现:

private void grow(int minCapacity) {
    // overflow-conscious code
    int old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
    if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 0)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if (new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 0)
        newCapacity = hugeCapacity(minCapacity);
    // minCapacity is usually close to size, so this is a win: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newCapacity);
}

首先,获取当前数组的容量 oldCapacity。然后,通过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 计算新的容量 newCapacity,这里 oldCapacity >> 1 相当于将 oldCapacity 右移一位,即除以 2。所以新容量是当前容量的 1.5 倍。

接着,检查新容量 newCapacity 是否小于需要的最小容量 minCapacity,如果是,则将新容量设置为 minCapacity

之后,再检查新容量是否超过了 ArrayList 能支持的最大容量 MAX_ARRAY_SIZE,如果超过了,则调用 hugeCapacity 方法来确定最终的容量:

private static int hugeCapacity(int minCapacity) {
    if (minCapacity < 0) // overflow
        throw new OutOfMemoryError();
    return (min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Integer.MAX_VALUE :
        MAX_ARRAY_SIZE;
}

如果 minCapacity 小于 0,表示发生了内存溢出,抛出 OutOfMemoryError 异常。否则,如果 minCapacity 大于 MAX_ARRAY_SIZE,则返回 Integer.MAX_VALUE,否则返回 MAX_ARRAY_SIZE

最后,通过 Arrays.copyOf 方法将原数组的内容复制到新的、容量更大的数组中,完成扩容操作。

代码示例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代码示例来演示 ArrayList 的动态扩容过程: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public class ArrayListDynamicResize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ray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0; i < 20; i++) {
            list.add(i);
            System.out.println("Added element: " + i + ", Current size: " + list.size() + ", Current capacity: " + getCapacity(list));
        }
    }

    private static int getCapacity(ArrayList<?> list) {
        try {
            java.lang.reflect.Field field = ArrayList.class.getDeclaredField("elementData");
            field.setAccessible(true);
            Object[] elementData = (Object[]) field.get(list);
            return elementData.length;
        } catch (NoSuchFieldException | IllegalAccess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return -1;
        }
    }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创建了一个 ArrayList,并向其中添加 20 个元素。每次添加元素后,通过反射获取当前 ArrayList 的容量并打印出来。运行这个程序,你会看到容量随着元素的添加而动态变化,最初容量为 0,第一次添加元素时扩容为 10,当添加到第 11 个元素时,容量再次扩容为 15(10 的 1.5 倍),添加到第 16 个元素时,容量扩容为 22(15 的 1.5 倍,向上取整)。

动态扩容的性能影响

虽然 ArrayList 的动态扩容机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但它也会对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每次扩容时,都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更大的数组,并将原数组的内容复制到新数组中,这个过程涉及到内存分配和数据复制,开销较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我们能够预先估计 ArrayList 需要存储的元素数量,最好在创建 ArrayList 时指定一个合适的初始容量,这样可以减少动态扩容的次数,提高程序的性能。例如,如果我们预计需要存储 100 个元素,那么可以这样创建 ArrayList

Array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100);

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添加元素过程中频繁的扩容操作。

总结动态扩容原理的关键要点

  1. 扩容触发条件:当需要添加新元素且当前数组容量不足以容纳时触发扩容,具体通过 ensureCapacityInternalensureExplicitCapacity 方法检查。
  2. 扩容算法:新容量通常是当前容量的 1.5 倍(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但会根据需要的最小容量和最大容量进行调整。
  3. 数组复制:扩容后通过 Arrays.copyOf 方法将原数组内容复制到新数组,这是一个相对耗时的操作。

不同 JDK 版本的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 JDK 版本在 ArrayList 的实现上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例如,在一些早期版本中,扩容的计算方式可能略有不同,或者在处理边界情况时的逻辑有所变化。但总体的动态扩容原理是相似的。在实际开发中,建议参考所使用的 JDK 版本的官方文档和源代码,以确保对 ArrayList 行为的准确理解和使用。

与其他集合类的比较

LinkedList 等链表结构的集合类相比,ArrayList 的动态扩容机制是其区别于链表的一个重要特性。链表不需要动态扩容,因为它的节点是动态分配内存的,不需要预先分配连续的内存空间。但链表在随机访问元素时性能较差,而 ArrayList 由于内部是数组结构,随机访问性能较好。

在选择使用 ArrayList 还是其他集合类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决定。如果需要频繁进行随机访问操作,并且元素数量相对可预测,那么 ArrayList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需要频繁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且对随机访问性能要求不高,那么 LinkedList 可能更合适。

动态扩容在多线程环境下的问题

在多线程环境中使用 ArrayList 时,动态扩容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由于 ArrayList 本身不是线程安全的,多个线程同时进行添加元素操作时,可能会导致扩容逻辑的混乱。例如,一个线程可能在检查容量足够后,另一个线程已经进行了扩容并修改了数组,此时第一个线程再进行添加元素操作,可能会导致数组越界等错误。

为了在多线程环境中安全地使用 ArrayList,可以使用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 方法将 ArrayList 包装成线程安全的集合: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s;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ThreadSafeArrayList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Integer> synchronizedList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list);

        // 多线程操作 synchronizedList
    }
}

或者使用 CopyOnWriteArrayList,它在写操作时会创建一个新的数组,读操作则基于原数组,从而实现读写分离,保证线程安全。

动态扩容与内存管理

ArrayList 的动态扩容机制与内存管理密切相关。每次扩容时,需要分配新的内存空间,并将原数组内容复制过去,这会导致内存的频繁分配和释放。如果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扩容和缩容操作,可能会导致内存碎片的产生,影响内存的使用效率。

为了优化内存使用,可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扩容和缩容。如前面提到的,预先估计元素数量并设置合适的初始容量可以减少扩容次数。另外,ArrayList 并没有提供自动缩容的机制,如果 ArrayList 中的元素数量大幅减少,而我们希望释放多余的内存,可以通过调用 trimToSize 方法:

Array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 添加元素
list.trimToSize();

trimToSize 方法会将 ArrayList 的容量调整为当前实际元素的数量,从而释放多余的内存。

动态扩容对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影响

由于 ArrayList 自定义了序列化逻辑,动态扩容过程中数组的变化不会直接影响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正确性。在序列化时,ArrayList 会将实际存储的元素写入流中,而不是直接序列化整个数组。在反序列化时,会根据流中的元素重新构建 ArrayList

然而,如果在序列化之前进行了大量的动态扩容操作,可能会导致序列化的数据量较大,因为需要序列化扩容过程中产生的多余数组空间(即使这些空间可能并未使用)。因此,在进行序列化之前,如果 ArrayList 的大小已经确定,可以调用 trimToSize 方法来减少序列化的数据量。

动态扩容在大数据场景下的优化

在处理大数据量时,ArrayList 的动态扩容可能会成为性能瓶颈。除了设置合适的初始容量外,还可以考虑使用一些第三方库提供的更高效的动态数组实现,例如 Apache Commons Collections 中的 FastArrayList

FastArrayList 在某些场景下比 ArrayList 具有更好的性能,它通过减少内存分配和复制操作,以及优化一些内部算法来提高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库和实现可能有不同的适用场景和性能特点,在选择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测试和评估。

动态扩容的测试与调优

为了确保 ArrayList 在应用中的性能表现,需要进行相关的测试和调优。可以使用性能测试工具(如 JMH - Java Microbenchmark Harness)来测量不同操作(如添加元素、扩容等)的性能。

通过测试,可以确定在不同负载情况下 ArrayList 的最佳初始容量设置。同时,也可以观察动态扩容对整体性能的影响,例如扩容频率、扩容时的性能开销等。根据测试结果,可以进一步优化代码,如调整初始容量、避免不必要的扩容操作等。

动态扩容与泛型

ArrayList 是一个泛型类,它支持存储各种类型的对象。在动态扩容过程中,泛型的类型信息并不会对扩容机制产生直接影响。无论是存储 IntegerString 还是自定义类型的对象,扩容的原理和过程都是相同的。

然而,在使用泛型时需要注意类型擦除的问题。在编译后,泛型的类型信息会被擦除,ArrayList 内部实际上存储的是 Object 类型的数组。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在进行类型转换时需要格外小心,以避免 ClassCastException 异常。

动态扩容在开源项目中的应用

在许多开源项目中,ArrayList 被广泛使用。了解其动态扩容原理对于阅读和理解这些项目的代码非常有帮助。例如,在一些数据处理框架中,会使用 ArrayList 来存储中间结果或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分析这些项目中对 ArrayList 的使用方式,可以学习到如何根据具体场景合理设置初始容量,以及如何避免因动态扩容带来的性能问题。

同时,一些开源项目可能会基于 ArrayList 进行扩展或封装,以满足特定的需求。例如,添加自定义的扩容策略、增加线程安全的特性等。深入理解 ArrayList 的动态扩容原理,有助于我们对这些扩展和封装进行评估和改进。

动态扩容与性能优化的实际案例

假设我们正在开发一个日志记录系统,需要将大量的日志信息存储在一个集合中,然后定期将这些日志写入文件。如果使用 ArrayList 来存储日志信息,由于日志数量可能会不断增加,动态扩容可能会频繁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日志产生的速度和峰值数量,预先估计需要存储的日志数量,然后设置一个合适的初始容量。例如,如果经过分析发现日志数量通常不会超过 1000 条,那么可以创建一个初始容量为 1000 的 ArrayList

ArrayList<String> logList = new ArrayList<>(1000);

这样可以避免在记录日志过程中频繁的扩容操作,提高日志记录系统的性能。

另外,如果日志数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大幅增加,我们可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动态监测 ArrayList 的大小,并在接近容量上限时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提前进行扩容或者将部分日志写入文件,以避免在关键时刻因扩容而导致性能下降。

动态扩容相关的面试问题及解答

  1. 问题ArrayList 的扩容机制是怎样的? 解答:当向 ArrayList 添加元素且当前数组容量不足时触发扩容。新容量通常是当前容量的 1.5 倍(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但会根据需要的最小容量和最大容量进行调整。扩容后通过 Arrays.copyOf 方法将原数组内容复制到新数组。

  2. 问题:为什么 ArrayList 的扩容是 1.5 倍而不是其他倍数? 解答:1.5 倍的扩容因子是一种平衡空间和时间开销的选择。如果扩容倍数过小,会导致频繁扩容,增加数组复制的开销;如果扩容倍数过大,会浪费过多的内存空间。1.5 倍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平衡这两者。

  3. 问题:如何避免 ArrayList 频繁扩容? 解答:可以在创建 ArrayList 时根据预计存储的元素数量指定一个合适的初始容量。另外,在添加元素过程中,如果能够提前知道元素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手动调用 ensureCapacity 方法来预先扩展容量。

通过以上对 ArrayList 动态扩容原理的详细探讨,以及相关的代码示例、性能分析、实际应用案例等内容,相信大家对 ArrayList 的动态扩容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实际编程中,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可以优化程序性能,避免因动态扩容带来的潜在问题。无论是处理小规模数据还是大数据场景,正确使用 ArrayList 的动态扩容机制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了解其在多线程环境、内存管理、序列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与其他集合类的比较,能够帮助我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做出更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