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
摩柯社区 - 一个极简的技术知识社区
AI 面试

Redis Sentinel选举领头Sentinel的机制剖析

2022-04-214.2k 阅读

Redis Sentinel概述

Redis Sentinel 是 Redis 高可用性的解决方案。它通过一组 Sentinel 节点来监控 Redis 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当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将某个从服务器提升为新的主服务器,并调整其他从服务器指向新的主服务器,从而实现 Redis 服务的自动故障转移,保障系统的高可用性。

Sentinel 节点的作用

  1. 监控:Sentinel 节点会定期检查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是否正常运行。它通过向 Redis 实例发送 PING 命令来判断实例是否存活,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 PONG 回复,则认为实例处于主观下线状态。
  2. 通知:当 Sentinel 节点发现某个 Redis 实例出现主观下线时,会向其他 Sentinel 节点发送信息,告知该实例的状态变化。其他 Sentinel 节点收到信息后,会进行相应的判断和处理。
  3. 故障转移:当多数 Sentinel 节点都认为主服务器处于客观下线状态时,Sentinel 会发起选举,选出一个领头 Sentinel 来执行故障转移操作。领头 Sentinel 会从从服务器中挑选一个晋升为新的主服务器,并重新配置其他从服务器。

选举领头 Sentinel 的触发条件

主观下线与客观下线

  1. 主观下线(Subjective Down,SDOWN):Sentinel 节点对单个 Redis 实例进行健康检查时,如果在一定时间内(由 down-after-milliseconds 配置项指定,默认 30 秒)没有收到该实例的 PONG 回复,就会将该实例标记为 SDOWN。这只是单个 Sentinel 节点对实例状态的初步判断。
  2. 客观下线(Objective Down,ODOWN):当一个 Sentinel 节点将主服务器标记为 SDOWN 后,会向其他 Sentinel 节点询问该主服务器的状态。如果超过半数(quorum,可通过 sentinel quorum <master-name> <quorum> 配置)的 Sentinel 节点都认为该主服务器处于 SDOWN 状态,那么这个主服务器就会被标记为 ODOWN。此时,就满足了选举领头 Sentinel 的基本条件之一。

选举领头 Sentinel 的具体触发时机

  1. 当主服务器被标记为 ODOWN 后,每个认为主服务器 ODOWN 的 Sentinel 节点都会尝试发起选举领头 Sentinel 的操作。
  2. Sentinel 节点在收到其他 Sentinel 节点关于主服务器 ODOWN 的通知时,如果该 Sentinel 节点自己还没有发起过选举,且满足选举条件,也会发起选举。

选举领头 Sentinel 的机制剖析

选举的消息传播

  1. 消息类型:Sentinel 节点之间通过发送 SENTINEL is-master-down-by-addr 命令来传播主服务器的状态信息以及选举相关的消息。这个命令包含了主服务器的地址、端口、当前 Sentinel 节点对主服务器的判断状态(SDOWN 或 ODOWN)等信息。
  2. 消息传递:当一个 Sentinel 节点发现主服务器出现主观下线时,会向其他 Sentinel 节点发送上述命令。其他 Sentinel 节点收到命令后,会根据自身对主服务器的状态判断进行回应。如果收到足够数量(超过 quorum)的关于主服务器 ODOWN 的消息,就会触发选举。

选举的投票过程

  1. 初始化投票:当一个 Sentinel 节点决定发起选举时,它会给自己投一票,并将自己的选举信息(包括 Sentinel 节点的 IP、端口、运行 ID 等)通过 SENTINEL is-master-down-by-addr 命令发送给其他 Sentinel 节点。
  2. 接收投票:其他 Sentinel 节点在收到选举消息后,会根据一定的规则来决定是否给发送方投票。规则如下:
    • 每个 Sentinel 节点在一次选举中只能投一票。
    • Sentinel 节点只会给运行 ID 小于自己的 Sentinel 节点投票(在 Redis Sentinel 的实现中,运行 ID 是一个随机生成的 40 位十六进制字符串)。
    • 如果 Sentinel 节点已经投过票,且收到的选举消息中的运行 ID 大于自己已经投票的 Sentinel 节点的运行 ID,则不会再次投票。
  3. 统计票数:发起选举的 Sentinel 节点会收集其他 Sentinel 节点的投票信息。如果某个 Sentinel 节点获得了超过半数(quorum)的投票,那么它就会被选举为领头 Sentinel。

选举的异常情况处理

  1. 选举超时:如果在一定时间内(选举超时时间由 sentinel election-timeout <master-name> <milliseconds> 配置,默认 10000 毫秒)没有 Sentinel 节点获得足够的票数,选举就会超时。超时后,所有 Sentinel 节点会重新发起选举,重新进行投票过程。
  2. 网络分区:在网络分区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多个分区内都有 Sentinel 节点认为主服务器 ODOWN 并发起选举的情况。当网络恢复后,只有获得多数投票的领头 Sentinel 节点执行的故障转移操作才会生效,其他分区内选出的 “领头 Sentinel” 发现自己不是真正的领头 Sentinel 后,会停止执行故障转移操作。

代码示例解析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Python 示例,使用 redis - sentinel 库来模拟 Sentinel 节点之间的通信和选举过程(实际 Redis Sentinel 是用 C 语言实现的,此示例仅为辅助理解)。

import redis
from redis.sentinel import Sentinel


# 配置 Sentinel 连接
sentinel = Sentinel([('127.0.0.1', 26379)], socket_timeout=0.1)


def monitor_master():
    try:
        master = sentinel.master_for('mymaster', socket_timeout=0.1)
        print("Master is reachable:", master.ping())
    except redis.exceptions.ConnectionError:
        print("Master is not reachable. Initiating possible election.")
        # 模拟发现主服务器不可达,尝试发起选举(这里只是模拟概念,实际 Sentinel 内部逻辑更复杂)
        for sentinel_node in sentinel.sentinels:
            # 向其他 Sentinel 节点发送类似主服务器下线消息
            sentinel_node.execute_command('SENTINEL', 'is-master-down-by-addr', '127.0.0.1', '6379', '0')


if __name__ == "__main__":
    monitor_master()

在上述代码中:

  1. 首先通过 Sentinel 类配置了与本地 Sentinel 节点(地址为 127.0.0.1:26379)的连接。
  2. monitor_master 函数尝试连接主服务器并执行 ping 操作。如果连接失败,模拟发现主服务器不可达的情况,尝试向其他 Sentinel 节点发送类似 SENTINEL is - master - down - by - addr 的消息,以模拟选举触发的第一步,即传播主服务器下线信息。

对代码示例的深入理解

  1. Sentinel 连接配置Sentinel([('127.0.0.1', 26379)], socket_timeout=0.1) 这行代码创建了一个 Sentinel 对象,连接到本地的 Sentinel 节点。socket_timeout 参数设置了连接的超时时间。
  2. 主服务器监控master = sentinel.master_for('mymaster', socket_timeout=0.1) 尝试获取名为 mymaster 的主服务器连接。如果获取成功,通过 master.ping() 来检查主服务器是否可达。
  3. 模拟选举触发:当捕获到 ConnectionError 异常,即主服务器不可达时,代码通过循环遍历 sentinel.sentinels 中的所有 Sentinel 节点,并执行 sentinel_node.execute_command('SENTINEL', 'is - master - down - by - addr', '127.0.0.1', '6379', '0') 命令,向其他 Sentinel 节点发送主服务器下线的模拟消息。这里的 0 表示当前 Sentinel 节点认为主服务器处于主观下线状态。

选举领头 Sentinel 后的故障转移流程

领头 Sentinel 的任务

  1. 挑选新的主服务器:领头 Sentinel 会从所有处于在线状态的从服务器中挑选一个作为新的主服务器。挑选的规则如下:
    • 首先过滤掉处于下线状态、最近 5 秒内没有回复过领头 Sentinel 的 INFO 命令、与主服务器断开连接超过 down - after - milliseconds * 10 毫秒的从服务器。
    • 然后根据从服务器的优先级(由 slave - priority 配置项指定,默认 100,值越低优先级越高)进行排序,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从服务器。如果有多个从服务器优先级相同,则选择复制偏移量最大(即数据最完整)的从服务器。如果仍然有多个符合条件的从服务器,则选择运行 ID 最小的从服务器。
  2. 通知其他 Sentinel 节点:领头 Sentinel 会向其他 Sentinel 节点发送 SENTINEL failover <master - name> 命令,通知它们开始执行故障转移操作。
  3. 配置新的主服务器:领头 Sentinel 会向被选中的从服务器发送 SLAVEOF NO ONE 命令,将其提升为新的主服务器。
  4. 重新配置其他从服务器:领头 Sentinel 会向其他从服务器发送 SLAVEOF <new - master - ip> <new - master - port> 命令,让它们成为新主服务器的从服务器。

其他 Sentinel 节点的响应

  1. 接收命令:其他 Sentinel 节点收到 SENTINEL failover <master - name> 命令后,会确认领头 Sentinel 的身份,并开始配合执行故障转移操作。
  2. 更新配置:其他 Sentinel 节点会更新自己的配置,将新的主服务器信息记录下来,并相应地调整对从服务器的监控配置。

选举领头 Sentinel 机制的优化与思考

选举算法的优化方向

  1. 动态调整 quorum:在不同的网络环境和系统负载下,固定的 quorum 值可能不是最优的。可以考虑根据系统的运行状态、网络延迟等因素动态调整 quorum 值,以提高选举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在网络较为稳定的环境中,可以适当降低 quorum 值,加快选举速度;而在网络不稳定的环境中,适当提高 quorum 值,防止误判。
  2. 改进投票规则:当前基于运行 ID 比较的投票规则相对简单。可以引入更复杂的投票规则,例如考虑 Sentinel 节点的性能、负载情况等因素。性能更好、负载更低的 Sentinel 节点可能更适合成为领头 Sentinel,这样可以提高故障转移的执行效率。

对系统性能和可用性的影响

  1. 性能影响:选举领头 Sentinel 的过程会占用一定的网络带宽和 Sentinel 节点的 CPU 资源。在大规模的 Redis 集群中,如果频繁发生主服务器故障,选举操作可能会对系统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优化选举机制,减少选举过程中的资源消耗至关重要。
  2. 可用性影响:高效准确的选举领头 Sentinel 机制是保障 Redis 系统高可用性的关键。如果选举机制存在缺陷,例如选举超时频繁发生或选举出的领头 Sentinel 无法正常执行故障转移操作,就会导致系统在主服务器故障时无法及时恢复,从而影响系统的可用性。

总结

Redis Sentinel 的选举领头 Sentinel 机制是实现 Redis 高可用性的核心部分。通过深入理解主观下线、客观下线的概念,选举的触发条件、消息传播、投票过程以及异常情况处理等方面,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机制的本质。代码示例帮助我们从编程的角度对选举触发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而选举后的故障转移流程以及对选举机制的优化思考,则让我们从系统整体的角度进一步理解了 Redis Sentinel 的工作原理和优化方向。在实际应用中,合理配置和优化 Redis Sentinel 的选举机制,对于保障 Redis 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可用性具有重要意义。